1964年10月16日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,程开甲又参与主持和决策30多次核试验,被称为中国“核司令”。从精研科学,到学成归来,再到矢志报国,程开甲波澜壮阔、风骨灼灼的一生,堪称“开挂人生”。
开甲这个名字是祖父特意起的,开就是开转,甲就是第一,期望他争取功名。程开甲不负“祖望”,1937年考取浙江大学的公费生,1941年留校任助教,1944年完成论文《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》,并被王淦昌推荐给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。1946年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的程开甲,经李约瑟推荐来到爱丁堡大学,成为被称为“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”玻恩的中国学生。
1949年10月1日,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!这如同一声惊雷,让程开甲看到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。1950年,他谢绝玻恩的挽留,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。回国前的一天晚上,玻恩叮嘱程开甲。“中国现在很苦,到了埃及,自己多买些吃的带回去。”然而,在他的行李里,全是固体物理、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。程开甲先在浙江大学,后到南京大学任教,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《固体物理学》。
1960年,已过不惑之年的程开甲,被一纸命令调入北京。从此,他便“消失”在公众视野之外。为加快原子弹研制进程,1962年经钱三强推荐,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,并穿上“橄榄绿”,成为人民军队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。
1963年,程开甲踏入号称“死亡之海”的罗布泊,开启在茫茫戈壁20多年的工作和生活。他参与并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、氢弹、增强型原子弹、两弹结合和首次空投、首次地下平洞、首次竖井试验在内的几十次核试验任务,带领科研人员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,系统阐明了大气层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、发展规律。
马克思说过:在科学的入口处,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,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: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;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。每次开展核试验,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、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,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,爬进测试廊道、测试间,甚至最危险的爆心。一次地下核试爆工作结束后,他要求进洞,技术人员担心发生意外,极力劝阻。程开甲风趣地说:“你们听过‘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’这句话吗?我只有到实地看了,心里才会踏实。”
创业心态一直在状态,科技创新始终在行动。“回国后,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工作,一再从零开始创业,但我一直很愉快,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。”这辈子最大的幸福,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,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面对众多崇高荣誉,程开甲说,“我只是希望,我的建议、我的研究,能对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起到作用。”